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建州女真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建元「天命」,國號金,史稱後金(區別於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努爾哈赤在天命年間(1616-1626)下令鑄造錢幣:滿文「天命汗錢」及漢文「天命通寶」。《清史稿∙食貨志∙錢法》載:「太祖初鑄『天命通寶'錢,別以滿、漢文為二品,滿文一品錢質較漢文一品為大。」這兩種貨幣是滿族鑄造金屬貨幣之始。
天命汗錢系用老滿文書寫,幣面文字讀寫順序為從左至右,由上而下,依次為「阿卜開ᠠᠪᡴᠠᡳ(漢意「天」)、福靈阿ᡶᠣᠯᡳᠨᡴᡝᠠᠨ(漢意「天生有福的」、「有天命的」)、汗ᡴᠠᠨ(少數民族首領稱謂)、幾哈ᠵᡳᡴᠠ(漢意「錢」)」,即「天命汗錢」。所謂老滿文,即努爾哈赤於公元1599年命噶蓋、額爾德尼在蒙文字母的基礎上,諧女真語音,創製成最早的滿文,也稱無圈點滿文。但是老滿文在實際使用中存在諸多不便,因此,皇太極於公元1632年命達海改進老滿文,在字旁增加圈、點以區別音、意,增加新的字母拼寫外來語,使滿文日臻完善。漢文天命通寶發行量不大。
後金時期,遼東地區商品經濟尚不發達,民間貿易及商品交易等大多採取以物易物的形式,故此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不大。當時,人們甚至把天命錢掛在衣帽或袍襟上作為裝飾品或作辟邪之物。這一時期的幣面滿文風格粗獷拙樸,書法遒勁。錢幣鑄造技術不高,一般均系光背,大致有進命版、仰面版、背穿上日紋,背穿左星紋、降天昂命版等17種版別。由於鑄造的地域性,天命汗錢多發現或出土於遼東或東北地區,中原地區則鮮有批量發現。
圖1
圖2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有三枚滿文「天命汗錢」,應該為滿洲入關時帶入關內。其中兩枚直徑均為2.68厘米,厚0.15厘米,重5.8克,其中一枚外廓有鑄缺,輪廓不圓,錢幣穿口錯位,且有修改痕迹(見圖1)。另一枚直徑2.7厘米,厚0.1厘米,品相較佳(見圖2)。經對比分析,三枚錢幣幣面滿文大同小異,是未採用統一母錢翻鑄的緣故。「天命汗錢」雖然鑄量不多,流通不廣,但是卻昭示著後金政權的誕生以及女真民族的興起,其歷史價值不言而喻。作為有清一代最早的貨幣,其上滿文是研究滿族文字發展演變情況的活化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每周一品之八十九——滿文天命汗錢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建州女真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建元「天命」,國號金,史稱後金(區別於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努爾哈赤在天命年間(1616-1626)下令鑄造錢幣:滿文「天命汗錢」及漢文「天命通寶」。《清史稿∙食貨志∙錢法》載:「太祖初鑄『天命通寶'錢,別以滿、漢文為二品,滿文一品錢質較漢文一品為大。」這兩種貨幣是滿族鑄造金屬貨幣之始。
天命汗錢系用老滿文書寫,幣面文字讀寫順序為從左至右,由上而下,依次為「阿卜開ᠠᠪᡴᠠᡳ(漢意「天」)、福靈阿ᡶᠣᠯᡳᠨᡴᡝᠠᠨ(漢意「天生有福的」、「有天命的」)、汗ᡴᠠᠨ(少數民族首領稱謂)、幾哈ᠵᡳᡴᠠ(漢意「錢」)」,即「天命汗錢」。所謂老滿文,即努爾哈赤於公元1599年命噶蓋、額爾德尼在蒙文字母的基礎上,諧女真語音,創製成最早的滿文,也稱無圈點滿文。但是老滿文在實際使用中存在諸多不便,因此,皇太極於公元1632年命達海改進老滿文,在字旁增加圈、點以區別音、意,增加新的字母拼寫外來語,使滿文日臻完善。漢文天命通寶發行量不大。
後金時期,遼東地區商品經濟尚不發達,民間貿易及商品交易等大多採取以物易物的形式,故此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不大。當時,人們甚至把天命錢掛在衣帽或袍襟上作為裝飾品或作辟邪之物。這一時期的幣面滿文風格粗獷拙樸,書法遒勁。錢幣鑄造技術不高,一般均系光背,大致有進命版、仰面版、背穿上日紋,背穿左星紋、降天昂命版等17種版別。由於鑄造的地域性,天命汗錢多發現或出土於遼東或東北地區,中原地區則鮮有批量發現。
圖1
圖2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有三枚滿文「天命汗錢」,應該為滿洲入關時帶入關內。其中兩枚直徑均為2.68厘米,厚0.15厘米,重5.8克,其中一枚外廓有鑄缺,輪廓不圓,錢幣穿口錯位,且有修改痕迹(見圖1)。另一枚直徑2.7厘米,厚0.1厘米,品相較佳(見圖2)。經對比分析,三枚錢幣幣面滿文大同小異,是未採用統一母錢翻鑄的緣故。「天命汗錢」雖然鑄量不多,流通不廣,但是卻昭示著後金政權的誕生以及女真民族的興起,其歷史價值不言而喻。作為有清一代最早的貨幣,其上滿文是研究滿族文字發展演變情況的活化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