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列表裡還有《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第1季機敏靈巧,透著一股勇氣,第2季就成了一個進度極其緩慢的復古時尚愛情大片,最後只剩幾個時尚博主仍在孜孜不倦地吹噓它。女主角不離婚也不複合,與父母去度個假,也能拍上好幾集,我就是在度假的某一集里感到看不下去的。它最吸引我的本來是「stand up comedy」,第2季展示這段歷史、麥瑟爾夫人上台表演的戲卻越來越少,肥皂劇情倒是越來越多,胡亂給女主加光環(比如傳奇畫家誰都看不上就對她青眼有加)就是罪證之一。
它改編自2016年普利策解釋性報道獲獎作品《一樁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姦案》(An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頒獎辭稱它「檢視並揭露了執法系統對強姦案件調查的失敗以及對受害者創傷治療的無能」。電視劇克制、沉穩,卻又成功地讓我去想像,倘若自己是瑪麗,是其中一個受害者,我能複述得了那個過程嗎,我能回憶得起那麼多細節嗎,甚至,我敢報警嗎?
但與此同時,它又塑造出了豐滿的人物。「天塌下來老子抗著」的小老頭兒Charlie,愛上Maggie的Jim和愛上Jim的Maggie,明明可以去投行掙大錢的Sloan。尤其喜歡女主角Mackenzie,第一集里她有一句台詞非常動人,她對自己的男下屬評價另一位年輕女同事,「she is me before i grew into myself and got hotter with age」(她就是早幾年的我,只不過我經歷的歲月使我更性感了)。雖然是一部教科書般的新聞行業劇,這一句話卻描繪了女性的理想狀態:時間帶來的是魅力,而不是衰老。
爛尾劇這麼多,這個十一還能追啥?
大家好,我是駁靜。數了數,發現今年爛尾的劇還真不少。
《權力的遊戲》就別提了,兩個月前那股滾燙的失望之火現在仍餘溫在耳。《傲骨之戰》第3季,編劇完全瘋了,為了表達對特朗普的厭惡,整個第3季成了公開赤裸的「看我如何花式黑總統」的行為藝術。《使女的故事》第3季我更是連打開的慾望都沒有,很奇怪,自從第2季末尾June出逃,預示著自由的加拿大新世界揭開一角,整部劇的氣質隨之一變;之前完美營造的基列國魔幻現實世界被捅了個窟窿,暗流涌動的窒息體驗從此就泄掉了那口氣;另外,June也從令人同情兼敬佩的唯一有勇氣的女人,突然就變成了——鬥士,刀槍不入那種,我甚至要為反派捏一把汗,怎麼天降這麼個主角光環。
失望列表裡還有《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第1季機敏靈巧,透著一股勇氣,第2季就成了一個進度極其緩慢的復古時尚愛情大片,最後只剩幾個時尚博主仍在孜孜不倦地吹噓它。女主角不離婚也不複合,與父母去度個假,也能拍上好幾集,我就是在度假的某一集里感到看不下去的。它最吸引我的本來是「stand up comedy」,第2季展示這段歷史、麥瑟爾夫人上台表演的戲卻越來越少,肥皂劇情倒是越來越多,胡亂給女主加光環(比如傳奇畫家誰都看不上就對她青眼有加)就是罪證之一。
唯一沒有失望甚至更好的是《倫敦生活》,菲比用更成熟更有表達的第2季再次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才氣。如果還沒看這部,五星推薦!
所以這一季幾乎靠新劇續命
《難以置信》
(Unbelievable)
看了半集,我就開始跟朋友安利了,順便也停下來緩一緩,事實證明,這不是一部能一口氣看完的劇。
想像這樣一個場景,你剛滿18歲,此前一直在寄宿家庭里輪轉,幾個月前剛到新地方定居,要開始相對獨立的生活。某天凌晨卻遭遇強暴。你報了警,來了1個男性警官,面無表情地要你講述事發經過。你講了一遍,又來了1個男警察,掛著一張撲克臉,讓你再講一遍。好吧,你又講了。然後到醫院做身體檢查,醫生又讓你講一遍。這就3遍了,之後到警察局,又被迫講第4遍。
隨著講述次數增加,有些細節你記不清楚了,有出入,更何況你也不是什麼「完美受害者」,你寄宿家庭的媽媽懷疑,或許從來沒有什麼強姦,一切來自你的想像。警察們聽說後挺高興,就拿著細節出入在審訊室里逼問你,用逼供犯人的手法和技巧。
最後你承認,你的確騙人了,編造了故事。警察局因此還將你告上法庭,罪名是「謊報案情」,罰了500塊錢。
《難以置信》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男性暴力受害者的故事,她的名字叫瑪麗。準確地說,是若干個受害者,以及後來真正投入尋找罪犯的女警察們的故事。很難想像,倘若沒有後來的2位女警察,瑪麗將過著怎麼樣一個受害又含冤的人生。
它改編自2016年普利策解釋性報道獲獎作品《一樁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姦案》(An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頒獎辭稱它「檢視並揭露了執法系統對強姦案件調查的失敗以及對受害者創傷治療的無能」。電視劇克制、沉穩,卻又成功地讓我去想像,倘若自己是瑪麗,是其中一個受害者,我能複述得了那個過程嗎,我能回憶得起那麼多細節嗎,甚至,我敢報警嗎?
這是一部尤其牽動女性的電視劇,也會讓我們不自覺地聯想到發生在明尼蘇達州的互聯網大佬被訴強姦一案。這樁案件如今討論的聲音少了,但即便在最激烈的時刻,網路上涌動的是情緒與站隊,相信誰,不相信誰,團隊「經營」出來的惡意,不管最終撲向了受害者還是施害者,最終對女性仍然是不利的,因為這整件事在鼓勵性暴力受害者邁出去這個層面上,是全面的失敗。
《最響亮的聲音》
(The loudest voice)
Showtime製作的7集迷你劇。討論的聲音也比較少,我也是無意中發現的它。當時看完該劇男主角羅素·克勞20年前的一個片子《驚曝內幕》(The insider,男一號是阿爾帕西諾,非常精彩的新聞行業電影),在豆瓣上瀏覽的時候發現,大帥哥克勞今年出演了FOX電視台(Fox News)的開創者,並且以一個前所未有的「胖子」形象。這個「胖子」叫羅傑·艾爾斯(Roger Ailes),直接向默多克彙報。這部劇講的就是羅傑創辦全新電視台並且為它尋找到全新受眾的故事——那些不需要新聞事實,而只需要「情緒」的觀眾群體。
前4集講的是羅傑如何在五十多歲這個年紀,一手創辦一家電視台的「魄力」,到後半部則逐漸勾勒出一個「性騷擾慣犯」,一個新聞業大佬,對手下女主播長期的性壓迫與精神控制,甚至將人逼瘋,那種高高在上時的目空一切與為所欲為,令人膽寒。
作為一部見證美國新聞業歷史的行業劇,《最響亮的聲音》中除了默多克和他當時的妻子鄧文迪,還有美國現任總統,按照編劇麥特卡夫(Alex Metcalf)的說法,「沒有艾爾斯,就沒有今天的特朗普」。
克勞將羅傑這樣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形象塑造地非常豐滿,2個半小時的化妝技術下,我們完全忘了二十年前,他曾是《角鬥士》裡面那個「行走的荷爾蒙」。
《新聞編輯室》
(The News Room)
看了上面這部劇後,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幾年前《新聞編輯室》。編劇Aaron Sorkin以台詞密集著稱,他為這部劇寫的台詞更是長到找不到斷氣的地方,而且,它又涉及大量美國時政,所以同樣不是一部輕鬆輕看的電視劇。
但與此同時,它又塑造出了豐滿的人物。「天塌下來老子抗著」的小老頭兒Charlie,愛上Maggie的Jim和愛上Jim的Maggie,明明可以去投行掙大錢的Sloan。尤其喜歡女主角Mackenzie,第一集里她有一句台詞非常動人,她對自己的男下屬評價另一位年輕女同事,「she is me before i grew into myself and got hotter with age」(她就是早幾年的我,只不過我經歷的歲月使我更性感了)。雖然是一部教科書般的新聞行業劇,這一句話卻描繪了女性的理想狀態:時間帶來的是魅力,而不是衰老。
這個十一,我本來的計劃是《致命女人》《怪奇怪語》第3季或《心靈獵人》第2季,沒想到突然開始重看《新聞編輯室》,欣然從之。
一個番外:《脫口秀大會》第2季
嚴肅之外,還可以看一點脫口秀(stand-up comedy)。《脫口秀大會》第1季的時候,李誕還算不上火,所以這回第2季受到的關注當然跟李誕有關,但是很多演員這兩年真的成熟了很多。作為一個頻繁看線下脫口秀的老觀眾,這些演員我基本都在現場看到過(龐博和思文夫婦除外,他們很少到北京來演出),甚至有些段子,其實在線下已經講過。
最後卡姆得了冠軍。從前卡姆是依靠「表現力」取勝的,我第一次在現場看卡姆時本能地要往後躲,「媽呀太agressive了」,「這是強行讓我的笑就犯嗎」,在所有表演風格里鶴立雞群。卡姆是北電學表演出身,在一眾沒有表演基礎的脫口秀演員里算是「降維攻擊」,他又將表演里的「釋放天性」延伸並極端化處理,為自己找到了風格。從前他的脫口秀依賴這個優勢,後來終於開始像一個真正的喜劇演員那樣觀察和思考生活,如果能繼續倚重後者,這樣的卡姆幾乎是不敗的。
《脫口秀大會》雖然是場比賽,拆分來看演員們的單場表演,我自己喜歡的有《別怕,只是孤獨》里的海源,就是講三個人度蜜月那段,《愛一個人好難》里講音樂脫口秀的CY和王勉,以及博洋得爆梗王的那兩場。
另外,整個《脫口秀大會》看完,意外地對吳昕產生好感。有時演員講完台上冷極了,李誕在主場,但沒啥主持人意識,以至於嘉賓常常不知道自己幹嘛來了,此時吳昕就有提問者的自覺。比如信作嘉賓那期,好幾次發言都是吳昕cue的,否則信就是一個不說話的大木頭樁子(一說話還挺有笑點);另有一期是唱《體面》的女歌手,發言水平在一個人人超有梗的節目里慘不忍睹,吳昕頂住了尬聊的壓力,努力跟她聊了幾個來回。
于謙老師也很好,點評水平非常高,但基本都是從專業角度;吳昕既是觀眾代表,又兼具主持人。這兩位領笑員挺互補。這倆人選稱得上是這季《脫口秀大會》的成功之處。
跟第1季比一比,能明顯地感覺到,中國的脫口秀行業這兩年畢竟還是取得了進步,感到(姨母般地)欣慰。聽說殘酷開放麥篩選掉很多好演員,希望能在下一季《脫口秀大會》上看到他們,也希望北京能有更多線下演出。這個城市,太需要喜劇了。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台。
【甲骨文】
發現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