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round Plan of The English Settlement at Shanghai》(上海英租界圖),1866年,倫敦 Nissen&Parker繪製
圖六: Ground Plan of The English Settlement at Shanghai
《Ground Plan of The English Settlement at Shanghai》繪製於 1866年,由倫敦Nissen&Parker公司受The municipal council of Shanghai(上海工部局)委託測量製版。尺寸為 71*102cm,比例尺為 1:2400。
十里洋場的跑馬場:民國時期上海時代的風雲變遷(下)
導語:前文介紹了租界時期的上海地圖,本文則介紹抗日戰爭時期的和現在上海地圖,透過此,研究跑馬地的變遷以及上海城市的風貌。
3.《Ground Plan of The English Settlement at Shanghai》(上海英租界圖),1866年,倫敦 Nissen&Parker繪製
圖六:
Ground Plan of The English Settlement at Shanghai
《Ground Plan of The English Settlement at Shanghai》繪製於 1866年,由倫敦Nissen&Parker公司受The municipal council of Shanghai(上海工部局)委託測量製版。尺寸為 71*102cm,比例尺為 1:2400。
圖六與之前的圖一、圖二、圖三相對比,可以發現 1866年的上海已經有了現代城市的雛形,馬路縱橫交錯,建築鱗次櫛比,現代化城市公共設施一應俱全。比如圖六中右上角的CONSULATE(領事館);圖六中心白色方塊區域的 CEMETERY(公墓);圖CEMETERY(公墓)右側相隔兩個街區的 CHURCH(教堂);圖六CEMETERY(公墓)左側相隔一個街區的 SCHOOL(學校)……等等,這些都是具備現代化城市特徵的功能性建築。
而在 1854年建造完成的豪華第二跑馬場僅僅被使用了七年,就在 1861年前後又被高價出售。1862年,跑馬總會在英國駐滬領事的支持下,又佔地 400多畝闢築第三跑馬場。至此,第一、第二、第三跑馬場的建立與更替,在無言的地圖上都留下了痕迹,也記錄了上海城市化的進程。
綜上所述,上海開埠與租借辟設從客觀的角度上來說,大大推進了上海的現代化發展,為上海從一個小縣城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國際大都市奠定了基礎。
二、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所繪的上海地圖圖七:《最新上海市街地圖》
《最新上海市街地圖》繪製於 1939年 2月,日下伊兵衛編,大阪和樂路屋印行。尺寸為 52*75cm,比例尺為 1:20000。
圖八:《最新大上海市街地圖》
《最新大上海市街地圖》繪製於 1941年 8月,由馬場日良編,上海至誠堂出版,附汪偽的新都市計劃圖。尺寸為 48*73cm,比例尺為 1:25000。
從圖七中可以看出,凡是與日本人有關的內容都被標註精細,特別是虹口一帶,就連日本人的住宅地帶、日本人商店街、其中內山書店、陸戰隊宿舍、日本人俱樂部等等,都被清楚地標示了出來。這反映了 1939年的上海淪陷在日本人的戰火陰影之下,土地的控制權與管理權都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而從圖八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幅具有汪偽時期特色的地圖,地圖右下角附了汪偽的新都市計劃。原本的第三跑馬場在圖八地圖中被表示為「PUBLICRECREATION GROUND」(公共娛樂場所),成為了日本侵略者日常活動和進行反華活動的據點之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功能的變化,跑馬廳由先前比較單一的休閑運動場所,逐漸演變為賭博銷金的魔窟、歧視華人的典型場所、帝國主義武力的炫耀場所、殖民主義權力的象徵場所,成為上海最大的惡的象徵。
綜上所述,可見地圖的繪製會因為繪製者的立場不同,而具有相應的特色。地圖中的路名與標識也會間接地反映繪製者的立場與個人情感。
三、現在的上海
翻看現在的上海地圖人民廣場一帶,我們依舊能從其地形外觀和形狀上看到舊上海跑馬場的痕迹。
百度地圖人民廣場一帶
自從上海外僑在 1850 年建成首個跑馬場以來,馬蹄聲聲伴隨了無數上海人度過了許多非凡的日子,英國人在上海經營的跑馬場,一度號稱是遠東之首。但1951年 8月 27日,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收回了英租界跑馬廳,至此跑馬場推出了歷史舞台。然而其舊址現今已經成為上海人休閑的好去處,北部被改建為人民公園,南部為人民廣場。原跑馬總會大樓舊址被上海美術館代替,原跑馬廳西看台舊址興建了上海大劇院。跑馬場的馬蹄聲已經停止了半個多世紀了,但是它在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上海民眾以及外僑的心中,卻是一段難以忘懷的過去。
四、蓑翁說
通過上述幾幅租界時期外國人所繪的地圖、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所繪的地圖,以及現今的上海地圖,我們不僅可以看見從 1843 年上海開埠以來至今,上海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現代化發展進程,也可以看出,地圖是會說話的。城市地理學者說:「一張內容豐富的地圖勝過千言萬語。」地圖的繪製會因為繪製者的立場與感情色彩不同,而擁有自己相應的特色。從地圖上也能看出繪製者的主觀情感,以及當時時代的大背景,甚至是一座城市完整、真實的歷史記憶。(全文完)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張偉等:《老上海地圖》
2.熊月之、高俊:《上海的英國文化地圖》
3.薛理勇:《老上海娛樂遊藝》
4.熊月之:《從跑馬廳到人民公園人民廣場:歷史變遷與象徵意義》
5.(葡)席昔司:《晚清上海史》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
歡迎關注頭條號/微信公眾號:江南蓑翁